2018年7月1日后,“國三”車型公告不再發布。
2019年7月1日起,“國三”產品公告撤銷,該排放標準產品將無法繼續上牌。
盡管目前離7月1日執行“國四”排放標準還有幾天時間,但多數終端三輪車代理商、經銷商已做好準備。
在工信部負責汽摩公告目錄的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公開發布《關于摩托車產品公告管理實施國四排放標準的方案》中,摩托車國四實施時間正式確定。其中摩托車、電動摩托車將于2018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四標準,全面推行摩托電噴化技術,自2019年7月1日起,所有新銷售和注冊登記的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應滿足新標準要求。
近日,記者走訪多處三輪車市場發現,絕大多數品牌的“國三”車型庫存已基本肅清,目前在售的車輛都是“國四”標準的車輛。
7月1日起
嚴格執行“國四”排放標準
《關于摩托車產品公告管理實施國四排放標準的方案》按照規定,告知國內的摩托車準入認證將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市場銷售注冊環節將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從2019年7月1日開始,達不到“國四”要求的三輪車,將不能在市場上銷售,更沒法上牌。據了解,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的排放限值參考借鑒了歐盟第Ⅳ階段排放法規,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排放限值。
有業內人士則稱,和汽車行業的2017年1月1日起進入“國五”標準相比,摩托車行業于2018年才正式執行的新排放標準已是來得太遲。而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也認為,升級摩托車排放標準,是為了防止摩托車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同時通過修訂排放標準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為下一階段我國摩托車產品的研發生產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新標準的實施將對我國摩托車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摩托車組別基本已全部換上符合“國四”排放的車型。為貫徹落實國四標準車輛的產品認證,做好過渡期服務及質量安全工作,近一年來,全國各地的市場監管局相繼對所轄地區開展了摩托車行業專項檢查。執法人員引導經營戶依法規范經營,宣傳《關于摩托車產品公告管理實施國四排放標準的方案》按照規定,告誡門店不得銷售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車輛產品,并嚴格對照標準,核對車輛相關信息,主要對標摩托車強制性產品認證執行新版標準GB14622-2016、GB18176-2016有關要求的公告。
據記者調查,相關部門在重點環節進行了突出檢查,一是查證照,執法人員重點檢查了經營戶銷售的車輛產品是否有“3C”認證標志,對未貼標的車輛進一步核查,確保其符合質量標志,查無照經營或經營無合法來源車輛的違法行為;查看產品是否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是否索取供貨商資質,產品質量證明等相關材料,車輛來源是否合法,手續是否齊備。二是查行為,查違反規定生產、銷售拼裝和擅自改裝車輛的違法行為;查生產、銷售侵害商標等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國家之所以實施‘國四’排放標準,更多的是出于環境因素的考慮,而我們作為國家執法部門,將會把這項工作貫徹執行下去。”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陳列在售產品
全換成“國四”車
看市面上,如宗申、隆鑫、大運、力之星、永盛、萬虎等走在行業前沿的三輪車制造企業,早早已陸續推出了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新車型,或者是在以往受到市場熱捧的車型進行升級再造,提前升級換擋,為廣大品牌擁護者留足了標準切換的緩沖期。
對于即將實施的國四標準,不少消費者對成本的增加最為擔心。在河南安陽做小生意的劉先生,想趕在7月1日前買一輛“國三”標準的三開型小三輪,去了多個三輪車市場、專賣店均被告知,所有在售新車已全是“國四”車輛。“肯定要提前清庫存,萬一積壓大,到時候手上一批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車輛肯定賣不出去,豈不是不虧大了?”一名三輪車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告訴劉先生。離執行“國四”標準沒幾天了,最后這幾天排隊上牌的人特別多,所以現在買“國三”車未必能上到牌。
“前段時間,我們針對不同車型有優惠政策,所以,‘國三’車已經銷售完了。”河南洛陽偃師的一位廠家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及早脫手“國三”車型,各個廠家、銷售商都拿出相當大的優惠政策,有的一輛車能降五百元甚至一千元。
當然也有消費者反饋稱,國三化油器降不降價要分情況而談,有廠家沒有“國三”化油器庫存,并且從年前就不再生產“國三”車,導致市場上商家庫存的“國三”車也不多,此類品牌車是不會降價的;當然還有一部分庫存量大的,或者是銷量不好的品牌車,沒有實力申請國四公告,那就只能在2019年7月1日前消化庫存零配件,打價格戰。
滯銷的“國三”車型
流向何處?
盡管廠家、經銷商為新國標籌謀已久,但因為主客觀環境因素作用,市面上仍舊存在一些滯銷的“國三”車型,在實施“國四”標準之后怎么辦,它們會流向何處?對此,有業內人士預估,少數滯銷車型會在新規實施后,會流向一些“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偏遠地區,大部分滯銷車輛在新規執行前已安排好去向。“在新規實施前,終端經銷商往往會自己買下來一些暢銷車型,去車管所上牌,繳納車輛購置稅,買個基本的交強險,然后會當作二手車銷售。”
銷售商自己先上牌,把新車當作二手車來賣是大部分汽車4S店的通用做法,如今新國標壓力下,三輪車銷售商也開始不得已而為之。好在,“國三”車在最后階段的出廠價往往低于市價,甚至于成本價。對此,經銷商把新車當作二手車來賣,既規避了政策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自己的損失,同時又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惠的價格。
對此,也有消費者提出了相關質疑的聲音,“現在買的‘國三’,即使趕在7月1日之前順利上牌,但以后就不能過戶,不能重新入戶換號了,所以現在買國三,就得做好開到報廢的準備,二手置換更是不要想了。”三輪車不似摩托車,在日常騎行過程中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問責的情況,再加上三輪車上牌,歷來存在有上“異地”牌照的慣例,一般意義上來看,三輪車用戶對于二手車后期置換問題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價格的敏感度,對此方面的影響不大。
二手車交易量
有所提升
按理說,“國四”排放標準執行只針對新車市場,對二手車市場并無太大影響,可按照政策自由交易,但囤貨,再加上新國標車售價提高,的確讓三輪二手車交易市場紅火了一把。有業界專家也認為,“新規實施后,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也隨之提高。一是三輪車制造廠家技術升級的成本提高。二是國家門檻提高,某地地區的上牌費用也有所增加。”
重慶一位品牌三輪車經銷商對新國標的實施頗有微詞。“原本市場近幾年就不景氣,現在“國四”讓銷售價格又提高了,如今促成交易就變得更加困難。”記者現場發現,除了陳列樣品,這位經銷商門店周圍更多的擺放是許多輛二手車產品,采訪之下了解到,很多消費者認為“國三”車、“國四”車對環境的影響在短期內并沒有太大變化,但新國標車價格的提高卻是現實存在的,特別是對于一些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從業者來說,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售價上調是不合理的。于是,政策實施前期,有一部分消費者選擇購買二手車來進行過渡,一時之間,二手車交易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升。不過,隨著電子燃油噴射技術的普及,相信“國四”車生產成本會逐步降低,國內三輪車市場的交易情況也將慢慢恢復常態。
配套產品
相應升級
新國標的落地,不止是對整車企業做出更高要求,對配套企業同樣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它加速了優勝劣汰品牌淘汰賽的進程,對配套產業技術升級和品質把控等方面的要求愈發嚴格,相關產品品質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才更符合高標準嚴要求的新國標后市場需求。
四川遠星橡膠有限公司銷售部長張璽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早已圍繞“國四”要求對技術和產品結構做出全新升級,安全之行,駛于“足”下,輪胎作為整車與路面的唯一接觸點,承載整車前進的同時,更直接影響整車的安全與性能。精工品質、內外兼修,讓輪胎的操控性、防滑性、耐磨性和舒適性發揮到極致,遠星輪胎也借以優質的產品進一步引爆市場熱潮,為騎乘者打造良好的體驗感。”
考駕照、上牌
更容易了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伴隨著“國四”標準的落地,各地對無牌無證三輪車的嚴查會相對放松,考駕照、上牌照也不再是廣大三輪車用戶的難題。有消息稱,自6月1日起,公安部切實落實“放管服”10項便民政策,要求簡化考取電摩駕照流程,全國通檢,6年免檢、向縣級下放機動車注冊登記和駕駛人考試等車駕管業務等便民服務,使得消費者報考駕照、拿證更加方便、容易。至于車輛上牌問題,符合“國四”標準的品牌車是嚴格交管部門相關規定才能出廠、上市的,新國標落地執行之后,如今的上牌流程反而變得輕松簡化了。
不止燃油車
電動車也有新國標
同樣號稱史上最嚴格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于2019年4月1日開始執行,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的車速、承重、電池容量等也有要求: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伏。以目前用于快遞末端派送的電動三輪車為例,很大一部分都有超標的嫌疑。這些車有企業統一采購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快遞員自帶的,更換一輛動輒四五千元,成本比較大。記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在各地市郵政管理局的管理下,超標車輛均有所改善,進展良好,管理部門均表示將給予一定的過渡期,讓各個快遞企業分期分批更新,年內完成即可。電動車新國標有緩沖器,燃油車新國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2016年8月22日,環境保護部與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國四排放標準,到2019年7月1日落地實施,國家相關政策給相關車企備戰國四的時間約為三年。如今國四標準完成實施之后,整個三輪車產業將會被倒逼轉型升級,技術落后的車企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可能,而技術先進、儲備充足而搶占市場先機的品牌則會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國四標準的實施,將推動摩托車全面電噴化,相應減少的環境污染也將在改善未來的大氣質量,據不同類型摩托車的限值加嚴幅度,以兩輪摩托車內銷量為1100萬輛、三輪摩托車為220萬輛、輕便摩托車為100萬輛為基數,并以國四標準實施3年估算,這期間新生產的全部摩托車在其整個使用壽命內將比實施國三標準減少污染物排放:CO共減排約650萬噸;HC共減排約200萬噸;NOx共減排約30萬噸。綜合來看,國家標準推動產業升級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