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能聽到有朋友說,挎子不好騎、不舒服、累、時間長了肩膀疼。其實不管老長江也好,嘉陵600也罷,甚至寶馬挎子和烏拉爾挎子它們的設計都是非常適合長途旅行的。
挎子騎起來不舒服有兩種表現:一種現象是車把左右瘋狂抖動,這個最大的可能是方向把壓力軸承的問題;另一種就是我開頭說的長時間騎行會覺得肩膀酸痛,車把跑偏較勁,尤其是邊斗中有重物或者坐上人后。當你有這樣的感覺后就要注意車架與邊斗連接角度是否適合你的體重與平時的駕駛習慣了,這一點很多挎友都容易忽視,車入手時什么樣自己就再沒有動過。
其實很簡單,邊斗這邊重量大時,主機會往比邊斗一側傾斜,這時就像兩輪車壓彎的感覺一樣,再加上邊斗施加的阻力。車自然會向邊斗一側跑偏,你的應對動作就是用力推住車把使車正常行駛,時間長了肩膀會覺得酸累,人也會覺得很累。而且對前輪和邊輪的外胎消耗也非常大。

至于車架的調校標準在維修長江750維修手冊中有詳細的說明(我估計很多朋友都沒有見過這本手冊,更別說仔細閱讀了),因為嘉陵600挎子的說明書中對調校邊架沒有說明。今天就以烏拉爾和老長江為例,先看一下烏拉爾調校的視頻。
《烏拉爾750車架調校視頻》 片長06'30"
再配合上長江750維修保養手冊中的圖文說明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

主邊架連接的調整
邊車用兩個球節與主車連接,并用兩根拉桿與主架上部連接。為了行駛平穩,摩托車須有外傾和前束。外傾角為2度,前束為10毫米至12毫米。調整時,外傾角通過前后拉桿調整,(圖1、2)前束通過后卡管接頭調整(圖3)。
調整后可以用測試方法檢驗,用一檔最慢的車速,雙手離把,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10至15米后,摩托車只偏1米即為合適。
經過調整外傾角后,邊斗負重時主架基本會垂直于地面。如果調整外傾角后邊斗負重時車身依然向邊斗一側傾斜嚴重,那很有可能是邊斗避震簧金屬疲勞失效變軟。最好考慮更換減震彈簧。而調整前束是為了轉向更加靈活,這個很好理解。
你越了解它,它給你帶來的樂趣也就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