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在德國人手中誕生。18年之后,美國兩個平均年齡只有20.5歲的小青年合伙也在一個小木屋里“攢”出了一輛摩托車,并簡單粗暴地用兩個人的姓氏為其命了名。年齡大一點的叫威廉·哈雷,比他小一歲的叫阿瑟·戴維森。
沒錯,今天講的是哈雷·戴維森的故事。
從時間線來看,哈雷和戴維森兩兄弟基本就是和摩托車一同誕生的人物。金屬和野性,向來是鋼鐵真男人最原始的熱愛。裸露的金屬零部件,兇悍的模樣,穿梭在66號公路上混合著塵土和惡臭的機油味,讓摩托車成了反抗虛偽世界的武器,排氣管沖天的噪音像是嬉皮客無處釋放的吶喊,也像極了懵懂少年們的精神寄托和對自由流浪的向往。
摩托車何時和自由畫上了等號大概還得追溯到1951年,一位醫學青年帶著好友倆人騎著一輛諾頓老摩托環游了大半個拉丁美洲,看盡了當時拉丁美洲人民的貧窮與苦難后,這位名叫切·格瓦拉的年輕人的世界觀發生了改變。原本是一次貴族浪子的摩托旅行,卻意外滋生出了一位未來的革命者。
心智快速成長的切·格瓦拉之后成為了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59年擔任古巴政府高級領導人,1965年離開古巴后到第三世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游擊戰爭。1967年在玻利維亞被捕,繼而被殺。切·格瓦拉死后,他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征。
比起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的苦難,美帝人民已學會用摩托車文化致敬歷史。1953年,一部《飛車黨》電影上映。哪怕是護國英雄淪落為待業青年,當馬龍·白蘭度跨上軍用哈雷的那一刻,所有背負著乖戾、陰郁、好斗和渴望得到社會認同的形象的美國青年們都開始了對這個不公平世界的對抗,而片中唯一能與馬龍·白蘭度的魅力分庭抗禮的重型哈雷機車也隨著電吉他、朋克頭、嬉皮風格一起被被烙上了反叛標記。
哈雷摩托車從來就不是生活必需品,更不是日常代步品。但你永遠無法反駁,哈雷被寄存的精神象征,早已無任何一個品牌可以超越。
倔強的馬龍·白蘭度可以拋下誤解與偏見,但他最后消失在小鎮盡頭時仍帶著機車玩家的孤獨與傲慢。《飛車黨》無可爭議的成為了摩托公路片的始祖,而16年之后,又一部經典的摩托公路片,《逍遙騎士》正式上映。
如果說《飛車黨》講述的是被遺忘的戰爭英雄,那么《逍遙騎士》講的便是放浪形骸自我垮掉的一代美式朋克。除了美國人自己,沒人能拍得出如此鮮明的美式標簽的公路片,這是獨屬于6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記憶,嬉皮士的人權烏托邦,反叛者的自由宣言。關于頹廢和墮落的生活,關于毒品和性,以及看似荒誕迷茫卻又不能放手的苦痛夢想。
《逍遙騎士》是一部存在主義式的"在路上"的影片,如果你和我一樣才疏尚淺,看不懂導演和演員如何在高速重復的對切轉場中表現著突兀閃回的主觀蒙太奇,更無心去探討關于自由與救贖,關于存在與虛無,關于生命最深切的質問等這些艱深的哲學與宗教命題,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觀影心情,因為它同樣是一部經典的Buddy film。
兩個騎著哈雷的家伙一路南下,一條條線索順序展開,一個悸動的美國和幾段叛逆的人生在反反復復的搖滾聲和狂歡聲中破土而出。活得放浪形骸,死得莫名其妙。
1967年,美國文學史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寫道:“所謂長大成人就是第一次產生一種無法彌補和無法挽救的感覺;我們認識到,每走一條路,就一定有許多其他的路未走,許多路永遠也不會有人去走。成年的甘苦糅雜的才識總是不同于青年的沖動的激情;但是經驗之路并不一定以徒勞和挫折告終,正像青年的憧憬不一定由于天真和希望一樣。”
這,就是典型的美國六十年代的青春狂想曲。
將哈雷摩托文化推向盛世高潮并且同時與其相輔相依的,就不得不提起被譽為“插著翅膀的惡魔”的傳奇“黑幫”組織——Hells Angels機車俱樂部。Hells Angels成立于二戰剛剛結束后的1948年,而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也曾成立過很多其他機車俱樂部,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唯有 Hells Angels抱著對自由和速度的向往,成為了經典。
Hells Angels真正的興盛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地獄天使摩托車俱樂部成為了一個國際性騎士兄弟會組織,分部遍及多達6個國家。所有俱樂部正式成員都佩戴同樣的“Death Head”標志,譯為死亡頭骨的標志的外形是一個長著翅膀的骷髏頭,這大概也是“插著翅膀的惡魔”稱號的來由。
很多人對將Hells Angels定義為幫派組織十分不滿,因為Hells Angels從來是以摩托車俱樂部的形式存在的,Hells Angels中一直被忽略的后綴MC就是Motorcycle Club(摩托車俱樂部)的首字母縮寫。不管怎樣,Hells Angels成為了美國嬰兒潮時代的標簽,美式英雄主義情節,摩登時代西部牛仔的形象,加上地獄天使俱樂部高層努力打造的慈善主義者外衣,讓這個俱樂部為世人所熟知,并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勵志在未來成為地獄天使的一員。
其實Hells Angels的誕生與發展,都與哈雷摩托車有著深刻的聯系。真正的Hells Angels,一生只忠于一個品牌的機車,即哈雷-戴維森。 對于他們而言,最經典的機車代表必須是呈現出前長后短的囂張姿勢,車身從引擎蓋其逐漸膨脹,握把離前軸漸行漸遠。Hells Angels對哈雷極致化和個性化的要求,催生了《逍遙騎士》里最經典的Chopper美式嬉皮機車,也推動了哈雷美式重型巡航機車的誕生。
另外,美國摩托車協會曾發布過一項聲明:“99%的騎士都是守法公民,1%的人會引起麻煩。”而Hells Angels,便是這百分之一(One Percenter)黨中的首席代表。
如今,隨著一代又一代“地獄天使”們的相繼老去,哈雷摩托車也越來越成為中年人的熱愛。比豪華和性能,跑不過歐洲圈子里的杜卡迪、寶馬、奧古斯塔;比性價比,打不贏日系四大天王(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但動輒就公升級排量起步的哈雷很難突破100匹馬力的極限,但就像中年男人的豐富閱歷配上一壺純釀老酒,香味沖頭且后勁十足。
密爾沃基的爽朗排氣聲浪,配上一套鉚釘皮衣,在任何時代哈雷儼然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哈雷沒有放棄這個時代,因為在21世紀的今天,哈雷摩托車順勢而為也推出了一款純電動車型。
對于哈雷而言,用5年時間將概念車變成今天這輛LiveWire™實車的意義遠不是單純推出一輛新車型那么簡單。這是第一輛以性能論英雄的哈雷摩托車,百公里加速時間僅3秒,無需釋放離合器無需換檔,只需輕輕轉動手腕,便可直接啟動。
【最初的概念車】
如果你不說,很少有人敢直接將它認成是一輛哈雷摩托。它的確著一絲絲哈雷SPORTSTER(運動者)系列的影子,但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杜卡迪什么時候推出了一輛Diavel大魔王和復古車型Scrambler合二為一的車?
換了一顆電動心臟,車友最愛的哈雷轟鳴聲去哪里追尋?哈雷為了保留這項純粹的快樂,采用了H-D Revelation™動力系統,可產生最小的振動、熱量與噪音,提高騎行舒適度。而且充滿科技未來感的獨特聲浪,還會根據車速自動調節音量和音調,至于迷不迷人那就因人而異了。
哈雷LiveWire™的電動機可輸出55kW的最大功率和71N·m的最大扭矩。乍一看還是老舊的哈雷配方,但根本不需達到特定轉速就能直接爆發最大扭矩的電動機特性能讓駕駛者秒秒鐘體驗到人在飛魂在飄的末日之感。
除此之外,哈雷LiveWire™還配備了一塊4.3英寸的全彩觸摸屏,不僅顯示信息全面,還可以通過APP與手機連接,實現多媒體應用和導航及報警的功能。而為了方便使用,哈雷LiveWire™采用了兩種充電方式,一種是快速充電口,而另一種通過電源線可以用任何的家用插座進行充電的慢充口。
學生時代,街頭混混從踏板小綿羊換成電瓶車之后終究少了些霸氣和儀式感,就連后座上坐的叛逆少女也變成了拿著棒球棍的狂野男孩。所以,如果沒有馬龍·白蘭度的氣質和顏值,誰能駕馭得了這輛新世紀的哈雷尤物呢?